童青网-初品长篇诗

当前位置:首页 >> 

初品长篇诗

作者:向依曼  浏览次数:1892 
发布时间 :2017-03-22 16:28:21

去年寒假的一天,无聊的我想找妈妈陪我一起看书,我发现妈妈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首长篇诗,题目叫《孔雀东南飞》。

我读了一小段觉得有些读不懂,就问妈妈诗句的大意。妈妈说,《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壁”,而《孔雀东南飞》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孔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具体讲述了发生在汉末建安时期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夫妻的爱情悲剧故事。我从来没有读过类似的文学作品,听了妈妈的介绍,我突然对这篇长篇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和妈妈一起继续读下去。

我们边读边看诗句的注释,诗中讲述了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娶了聪慧能干的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感情深厚,但是焦仲卿的母亲却无端挑剔,百般刁难儿媳妇刘兰芝,要焦仲卿把刘兰芝遣回娘家。焦仲卿无可奈何只好先让刘兰芝回去,以后再想办法接她回来,临别时双双发誓将永不分离。然而回家后的刘兰芝却遭到脾气暴躁且又趋炎附势、贪恋权贵的哥哥的逼迫,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假装同意嫁给太守的儿子,然而却已暗下决心将去寻死,焦仲卿得知妻子即将成为他人之妻时便前来见刘兰芝,明白刘兰芝的真实想法后,夫妻二人定下“黄泉下相见”的誓言,在婚礼当天刘兰芝从容“举身赴清池”,随后焦仲卿镇定“自挂东南枝”。二人殉情后两家将他俩合葬在一起,从此,二人化作鸳鸯鸟,日日夜夜相守在一起。读到最后,我忍不住问妈妈,诗中的两人这么恩爱,为什么却落得这样的结果呢?

妈妈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当时的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和门第观念等深深的压迫着当时的妇女,人们强烈的想要摆脱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追求婚姻自由。《礼记·内则》明确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焦仲卿是非常喜欢自己的妻子刘兰芝的,这就使得焦母对刘兰芝颇有异议、不满在心了。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从这四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兰芝多才多艺,这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难得的,可见刘兰芝的家教是多么的出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又“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还“三日断五匹”,这足以说明刘兰芝的勤劳能干,刘兰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勤劳能干妇女的一个缩影;“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样看来刘兰芝是一位十足的美女,当要启程回娘家时兰芝并没有衣冠不整、哭哭啼啼的而是“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这在别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被人休了还特别打扮不是有些不合事宜吗?这正是刘兰芝的坚贞不屈所在。焦仲卿出生在一个有点地位的士族家庭,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与封建孝道的影响,对母亲是很孝敬可以说是百依百顺。他知道自己违背母亲意愿的不孝行动的代价远远大于不休妻所带来的收益,正是由于这种愚孝,才使得他与兰芝的爱情一步一步被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然而焦仲卿的孝又是有原则的,他没有一味的听从母亲,当刘兰芝“举身赴清池”时,他自己随后“自挂东南枝”。焦母是典型的封建家长代表,拥有家庭特权,蛮不讲理,家里的大事小事不管对错都应该按照她的喜好来办。焦母是这一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可她最后不也成了受害者了吗?刘兄本想沾妹妹的光,没想到妹妹被休,他有些恼火,但更为恼火的是县令与太守提亲时刘兰芝谢绝了,刘兄的大为恼火,正是由于刘兄的逼迫才使得刘兰芝更快的走向殉情之路。刘兄也是这个爱情悲剧的制造者,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制度的又一个帮凶。刘母很心疼自己的女儿的,但是在女儿身处两难境地时刘母没有站在女儿的角度给出任何意见,帮女儿拿拿主意。以上种种原因酿成了这个爱情悲剧。”

听完妈妈的分析,我有些似懂非懂。我想可能是自己的文学修养还不够,所以赏读这样的文学作品才会这样吃力,我暗暗下定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多读好书,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永川区凤凰湖小学五年级一班 向依曼

小记者热线: 023-86061628

Q Q: 1296872692 点击联系

活跃小记者

吴向荣

学  校:覃家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王信

学  校:五里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海棠溪小学校

学  校:海棠溪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荣粒贝

学  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罗云舒

学  校:烈士墓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李芯琪

学  校:港城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田雨成

学  校:龙山小学

分  组:小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