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在泛,有“精”则灵
曾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成绩优异,但当他去心仪的公司面试时,面对面试官的问题却无从开口,最后只能遗憾离去。面试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谈感受。
可能有人会因此感到诧异。但事实上,除上文主人公外,这世上还存在很多无法回答这一问题的人他们也许“博览群书”,但大多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对内容再没有更深思考。因此他们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人。还记得很久之前初中老师便要求我们背诵《论语》。但那时的《论语》于我们,不过满篇“之乎者也”“子曰诗云”。晦涩难懂的文言让我们昏昏欲睡,别说背诵,就连读也困难至极。最后终于费九牛二虎之力背下一两句,但如今也早已被遗忘。
步入高中之后,经老师点拨,我才逐渐意识到,这本经两千年时光洗礼却仍光彩夺目的神作,原来拥有如此高深的内涵与学问。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个巧妙的比喻,揭露出君无德则民无德,国家衰败,君有德则人心聚拢,国家昌盛的治国之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短短的一句,却让我对孝敬父母应诚心诚意有了更深的理解……一本小小的《论语》,大约不过两万字,还不及当代小说的十分之一,但它带给我的感悟,却是几天几夜也道不完的。
这就是精读。精读能带给我们全新的感悟,能使我们的心灵真正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
不久之前曾有幸拜读丰子恺先生的《杨柳》,几乎是第一眼便爱上了这篇文章。旁人咏柳,也不过只赞美柳的纤细、婀娜、柔美,也不过只能在“不知细叶谁裁出”中找到共鸣。但丰子恺先生的“ 柳“,是不忘本心的,是无论站得多高,总会用自己柔软的枝条注视着给予自己的根系的。由此,我竟不由得泪目。不觉间我想到那些爬上高位自己享乐却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不闻不问的,又想到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孝子们……我的心如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静。
这就是精读的魅力,它带给我的感悟是由内而外的,是精神上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做到精读,尽自身全力地去理解、感悟,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收获。
文/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高一2班 龚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