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青网-走进大渡口博物馆【向祢生】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渡口博物馆【向祢生】

作者:向祢生  浏览次数:3738 
发布时间 :2017-06-29 11:42:59

今天(6月18日)上午,我随着童青网来到了位于大渡口钢花路的《义渡陈列馆》,也是大渡口博物馆,这是重庆市唯一一座区级博物馆。作为童青网小记者,我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对馆藏宝物什么都感到好奇,对现场顺利采访也感到万分欣喜。 

进入庄严肃穆(“庄严肃穆”一般用来形容人的态度、神情很庄严,用在此处不太恰当,可换成“宏伟”)的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义渡历史陈列馆》几个烫金大字。一位漂亮的阿姨担任我们这群“小记者”的讲解员。进入展厅前她用婉转动听、抑扬顿挫的普通话,生动仔细的为我们讲解了大渡口的建成历史,以及重钢的由来。我们随着陈列馆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展示,知道了大渡口是重庆(主城)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发源地。从茅草屋顶的马桑溪码头门廊进入,场景再现了当年在马王场一带的人想去江的对岸,只能乘船前往,有个当地大户人家主动打造了两条木船免费接送有需要过江的百姓,这被当地人称为“义渡”,这里也称为“义渡口”,后来演变为“大渡口”。这些历史故事还通过了3D幻影机进行了空中投射呈现出来,馆内的高科技产物深深吸引了我们这些“小记者”,让我们驻足停留、让我们感叹学习的重要性!(小记者参观很细心,高度还原了博物馆的场景。)

陈列馆内干净整洁,参观人员文明参观、安静思考,小记者们用手中的笔记录着重点,跟随讲解阿姨的脚步,进入了明亮的重钢展示区,墙上的一幕幕一副副老照片记录下了:“沪汉沦陷,厂矿内迁”,再现了汉阳兵工厂迁来大渡口,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工业脊梁”的重钢创造的奇迹,让我们知道了新中国第一条成渝铁路铁轨就诞生于重钢。除了感受重钢历史文化的悠久,那些型(形)状怪异的“怪兽”(比喻很巧妙)吸引了我的目光。有车床、铣床、钳工台,其中皮带车床来自于20世纪五至六十年代,属于馆藏文物。车床主要部分有床身、刀架、空心、镗轴、皮带轨及工作台。还有一台铸铁造的脚踏式圆盘印刷机屹立在那里,好像在默默诉说着历史,静静接受着怀念。  我在重钢展示区采访了正在参观的几位来自(在)重钢工作过的叔叔、伯伯,有位在重钢担任了三十几年的工程师李老师,久久凝望着这些冰冷设备,不知道他是不是正在回忆当年轧钢厂里机器日夜轰鸣,火红的钢花飞溅,劳作工人忙碌的身影……说到重钢的从前和现在,他的眼里饱含泪水,说:“重钢仍处在发展阶段,仍然需要不断前进。”来自原重钢子弟学校的老李老师,笑呵呵的指着一台梅花牌缝纫机,说:“别看这台小缝纫机,当年可是我们那代年青人(年轻人)的结婚必备,当年购买需要一百多元钱,等于现在的一千元多吧”。                      

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我感受到了老重钢人对重钢乃至大渡口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他们耐心配合接受小记者们轮番采访的个人素质,我为生活在大渡口这片热土感到骄傲!

九龙坡区谢家湾朵力小学·童青小记者 向祢生


 点评:这真是一篇很棒的博物馆游记!从稿件中多处对博物馆场景的高度还原,即可看得出小记者在参观时做到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第一次参加童青小记者俱乐部主题采风活动,就能做得这么好,老师忍不住为你点个赞!稿件以参观采访的先后顺序为轴线,不仅有对馆藏文物的描写,有对采访人物的神态描写,还有小记者参加完活动后的思考。全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要是能注意个别词语的使用,就更棒了!希望你今后积极参加活动,期待收到你更多的来稿,加油!

小记者热线: 023-86061628

Q Q: 1296872692 点击联系

活跃小记者

吴向荣

学  校:覃家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王信

学  校:五里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海棠溪小学校

学  校:海棠溪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梅胤清

学  校:渝北区两江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罗云舒

学  校:烈士墓小学

分  组:小学组

荣粒贝

学  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田雨成

学  校:龙山小学

分  组:小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