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青网-少年儿童进入博物馆学习是为成长注入文化基因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年儿童进入博物馆学习是为成长注入文化基因

作者:童江华  浏览次数:5471 
发布时间 :2017-02-09 16:02:39

今天,负责童青网小记者项目的同志给我说,只要童青小记者的主题采风去博物馆,报名人数特别少。这一现状给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思考的问题更多。

是什么原因呢?我问。

很多孩子觉得博物馆既不好看,又不好玩!小记者项目的同志回答。

“这很正常,中国的孩子已经缺少文化的基因了。”我对小记者项目的同志说,现在的孩子早已被现代的电子产品占领了精神阵地,缺少对文化的信仰。虽然人少,但我们必须去做,去引导更多的少年儿童和家长认识到,博物馆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的地方。我们必须依托现在的博物馆资源,挖掘教育的价值,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不愿意去博物馆的在童青网小记者中只有一部分,有些少年儿童还是愿意去的。也不光光是我们的童青网小记者不愿意去,在全国都有一个普遍现象。据我的了解,自从进行免费开放试点以来,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已有1000多家,年观众量1.2亿人次,其中青少年3500万人次——按在校大中小学生2.3亿计算,人均才0.15次。也就是说,青少年每年去博物馆的次数不足一次。试想一下,孩子们不去博物馆是不是很正常?

国外的少年儿童是否去博物馆呢?据我所知,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青少年很喜欢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包括中国台湾的青少年,很多课程都设在博物馆,不断去汲取文化的营养。看看国外少年儿童的成长,就知道文化基因的重要性。

据报道,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语文老师罗曦,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做了10年博物馆义务讲解员张鹏,之后合作,利用周末的时间把自己班的孩子带入博物馆。大约两年的时间,罗老师惊讶于孩子的变化。

一次罗老师上公开课,那一课的题目叫《我是什么》,讲的是一滴水,由地面蒸发变成云,再变成雨、雪降落到地面上汇入江河湖海给人类做出贡献。罗老师在这一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我是小水滴,有什么方法让我只做好事而不做坏事?罗老师在其他班进行试讲时,得到的答案是建水坝、修水电站、修水车。在自己班正式讲的那天,一个男同学给了大家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水电站是现代人做的好事,古代人也可以做好事,比如那些螭首。

“螭首是龙的儿子,在故宫是排水的系统。我们班孩子在故宫博物院很详细地了解过。我很清楚地看到在后面听课的老师所流露出的惊讶表情。”罗曦说,当成为博物馆的常客后,真正受益的是孩子。

为什么童青网小记者主题采风活动要去博物馆?我们作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门户网站,有责任去开发博物馆的价值,有责任去引导少年儿童进入博物馆学习,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文化的基因。只要孩子有了这样的兴趣,今后就是一个热爱文化的人,一个人有了文化,进入社会,就能很好的成长。 

在过去的童青网小记者主题采风活动中,我们去过重庆历史名人馆、巴渝古床博物馆、巴渝民俗文化博物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川剧博物馆、重庆巴人博物馆等地,都是文化宝地,凡是去过的小记者,应该都有很深的印象。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应该是种下一颗文化的种子。

下一步,童青网小记者将会进入更多的博物馆去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和挖掘博物馆的教育价值,让更多的文化基因注入少年儿童的成长。你愿意带孩子去博物馆吗?

所以,我今天写这一点点东西,也希望家长和少年儿童们对博物馆参观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参观博物馆感受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感受艺术与工业的结合,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受教育过程。

童青网小记者及家长朋友们,我们一起携手给孩子们注入成长的文化基因,为孩子们创造成长的价值!

 

童青网总编辑  童江华

 

201663

 

 

小记者热线: 023-86061628

Q Q: 1296872692 点击联系

活跃小记者

吴向荣

学  校:覃家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王信

学  校:五里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海棠溪小学校

学  校:海棠溪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荣粒贝

学  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罗云舒

学  校:烈士墓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李芯琪

学  校:港城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田雨成

学  校:龙山小学

分  组:小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