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青网-活动回顾 | 小记者打卡网红轻轨站旁的两座博物馆 没想到里面大有乾坤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回顾 | 小记者打卡网红轻轨站旁的两座博物馆 没想到里面大有乾坤

作者:土豆  浏览次数:2338 
发布时间 :2020-06-18 09:04:09

“经常从这路过,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这里竟然藏着两座博物馆!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6月14日上午,童青小记者俱乐部第146次主题采风活动的分享环节,不少小记者纷纷表示当天的活动收获很大,增长了不少关于中医药和匾额等传统文化知识。

当天上午,童青小记者们早早地来到位于网红轻轨站李子坝旁的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和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门口。集合整队完毕后,小记者和家长们就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进入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整座博物馆犹如一座“地宫”,从平街走进大门后,要沿着斜坡往“地下”走,下了一层楼,眼前就为之一亮。3000多块匾额藏身于此,岁月的印迹扑面而来。

“哇,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过古匾!”小记者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祝寿匾、建房匾、商业匾、婚庆匾、科举匾、宗祠匾……各种不同功能的匾看得人眼花缭乱。馆内还陈列了一批名人匾,题写者阵容堪称“豪华”,包括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北洋大臣李鸿章、晚清重臣左宗棠等。

“老师,这张桌子是做什么用的呀?”小记者徐悦洋对一张古朴的圆桌产生了兴趣。“这是古代用来吃饭的圆桌,寓意着圆桌圆满。但是它有着特殊的功能,可以一分为二。”讲解员老师告诉大家,当男主人不在家时,女主人会把一半桌子收起来,只留一半在客厅里,这也在间接地告诉来访者,男主人不在家,为了避免流言蜚语,最好改日再来访。小记者们听完后,恍然大悟。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但是还有一种文化也是中国所特有的,那便是中草药。”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小记者们又走进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该馆内塑有历代中国民间著名医药学家铜像、各个历史时期出土文物及各式各样的药草标本。“古铜炼丹炉”、木刻或活字印刷的古医书、新石器时代的“碾药槽”、西周“青铜熏炉”、汉朝“巫医诊疗器”等稀世珍宝令大家啧啧称奇。

“今天学到的知识真是太多了!”在参观过程中,童青小记者还拿出笔和本子,把听到的知识记在本子上。瞧,小记者们记笔记的样子,真是太认真了!

“别说小孩子,就连我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古匾和中草药标本,真是涨知识!”小记者陈仪妈妈在活动结束时感叹道,感谢童青网提供了和孩子一起参观、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机会,让自己能够和孩子更有话题,增进亲子关系。

感谢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小记者热线: 023-86061628

Q Q: 1296872692 点击联系

活跃小记者

王信

学  校:五里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海棠溪小学校

学  校:海棠溪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吴向荣

学  校:覃家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罗云舒

学  校:烈士墓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梅胤清

学  校:渝北区两江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荣粒贝

学  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田雨成

学  校:龙山小学

分  组:小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