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青网-回顾 | 小记者走进大渡口博物馆 了解义渡精神探秘重钢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回顾 | 小记者走进大渡口博物馆 了解义渡精神探秘重钢历史

作者:土豆  浏览次数:2463 
发布时间 :2020-08-13 16:55:19

一把不起眼的手斧居然是镇馆之宝,一座素面陶棺能在全国排名前列,还有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根钢轨……88日的童青小记者俱乐部第149次主题采风活动,让小记者们和家长们大开眼界。他们在大渡口博物馆一同探秘了镇馆之宝,观看了数百件馆藏品,还了解了大渡口与重钢的历史渊源,对话老重钢工人。

上周六(8月8日)上午,童青小记者和家长们齐聚大渡口博物馆。“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在大渡口这片土地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小记者们们在讲解员李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探秘重庆主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镇馆之宝竟然是它?”当听到镇馆之宝是一把毫不起眼的手斧时,小记者们纷纷发出感叹。“别看小看了这把手斧,它出土于大渡口区马王场旧石器遗址,距今有百万年历史呢!而且它体形完整,制作极为不易,功能以砍砸挖掘为主。”听完李老师的解释,大家恍然大悟。

timg.jpg

体积全国第三的汉代陶棺、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根钢轨、清代铸铁铭文秤砣……馆内的各种文物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而重情重义的义渡精神,更是让小记者们心生敬佩。李老师告诉大家,“清中叶至民国初期,水路运输日渐兴盛,官民共同维护运行,通过开设义渡、义路、救生船等义举,方便老百姓往来,保障地方稳定,大渡口也因此而得名。”

在采访环节,小记者们先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拟定采访提纲,再随机采访馆内游客。“阿姨,请问您以前来过大渡口博物馆吗?”“叔叔,参观了大渡口博物馆后,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文物是什么呢?”小记者周东来恰巧采访到了一位曾经在重钢工作过的奶奶。“她退休前在重钢当车工,负责操作机床制造零部件。她就住楼上,还经常到大渡口博物馆参观呢!”

分享环节,小记者纷纷说出自己此次参观和采访的收获。小记者杨静逸说自己很喜欢这次活动,“感觉逛博物馆很有意思,能学到很多知识。”家长们也表示,炎炎夏日,到博物馆来一场“静心之旅”真是不错的选择。

小记者热线: 023-86061628

Q Q: 1296872692 点击联系

活跃小记者

王信

学  校:五里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海棠溪小学校

学  校:海棠溪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吴向荣

学  校:覃家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罗云舒

学  校:烈士墓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梅胤清

学  校:渝北区两江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荣粒贝

学  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田雨成

学  校:龙山小学

分  组:小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