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青网-童青小记者“寻访重庆城市文脉”大型采访实践活动启动,每个故事都吸引孩子

当前位置:首页 >> 

童青小记者“寻访重庆城市文脉”大型采访实践活动启动,每个故事都吸引孩子

作者:楚星  浏览次数:2357 
发布时间 :2019-07-15 22:07:09

DSC_4851.JPG

走在青石铺就的步道,触摸满目疮痍的城墙,聆听城门发生的故事……7月14日,由童青网主办的以“行千里致广大  别样暑假生活”为主题的童青小记者“寻方重庆城市文脉”大型采访实践活动在通远门启动,40多名童青小记者及家长一起寻找“重庆老城门”的故事。这里,每个故事都吸引着孩子们。

 

①十七座城门的故事

 

“通远门,是重庆古城十七城门的其中一道门……”站在通远门的小广场,童青网课程带队导师张老师给童青小记者讲了起来,以前,城门外的到解放碑,叫“进城”,意思是说,重庆城原来只有十七座门包围起来那么大,可是,现在重庆城覆盖了主城几个区。

DSC_4869.JPG

十七座城门,九开八闭,是为什么呢?以前,从风水学等角度,只能打开九座门,八座必须关闭。现在,只剩下通远门和东水门两座老城门保存最完善。

DSC_4912.JPG

十七门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为:朝天、翠微、东水、太安、太平、仁和、储奇、金紫、凤凰、南纪、金汤、通远、定远、临江、洪崖、千厮、西水。开闭门相间,闭门少一,储奇、金紫二开门相连。朝天至南纪等十门临长江,金汤、定远在半坡,通远连陆,临江至西水等四门临嘉陵江。

DSC_4877.JPG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童青小记者们朗诵起民谣《重庆歌》,朗朗上口,更易理解城市的故事。张老师站在重庆城门的地图前,给童青小记者们一一讲解,并互动提问。

DSC_4911.JPG 


②通远门三次历史史


 DSC_4884.JPG

“通远门,还有几次血泪史……”张老师在浮雕面前娓娓道来:南宋时期当钓鱼城拦阻了上帝之鞭蒙哥的铁骑,战无不胜的蒙古兵久攻钓鱼城不下,退回草原。1276年忽必烈,攻破临安南宋灭亡,1278年强攻重庆,守将张环血溅城门,重庆失守。那是通远门第一次大规模血战。


DSC_4891.JPG

第二次血泪史,是公元1644年,明崇祯17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率60万之众围攻重庆,经过6天激战攻城不倒,还是偷偷取路浮图关才攻入重庆。入城后,张献忠大肆杀戮以泄愤,城中男女皆断右手,百姓惨烈之状,令人想来不由低头。这一场战争,由于死伤过多,使通远门外七星岗一带由此成为乱葬岗,这就是后来《重庆歌》里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的由来。

DSC_4897.JPG

第三次,是.通远门赋中写:千古刀光剑影,墙门见证;神州历史名城,文献可征。这是因为保路运动如火如茶,城内晚清守城官兵和城外革命党人的战争一触即发,然而情况却出现戏剧性变化,重庆同盟会员成功买通守城炮队校官,卸掉通远门上大炮炮拴,并将门锁砸开。如此,通远门为辛亥革命让开大道。重庆兵不血刃,宣布独立。

 DSC_4933.JPG

③小记者采访原住民收获多

 

走完通远门,再往前走,是一条巷子。

这条巷子叫鼓楼巷,巷的两边是创意浮雕墙。木条、青砖、灰瓦、片石头、三合土……将巴渝地区非常具有特色的吊脚楼样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建筑风格。

DSC_4927.JPGDSC_4937.JPG

在“古朴民居”的大门旁,有一块大理石碑,石碑刻有中英文,介绍了中国著名的第一代水电专家税西恒的生平,以及他为重庆供水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看完石碑才知道,重庆正是因为有像税西恒这样的科学家和实业家,才使重庆人在1929年就能够用上自来水。

DSC_4942.JPG

参观完通远门和鼓楼巷,童青小记者们开始采访原住民和游客。在水厂的凉亭,童青小记者戴文逸碰到水厂98岁的老职工;在打抢坝,范已达采访了从福建来旅游的游客……每名童青小记者都完成了原住民和游客的采访。



最后,童青小记者们在分享时说,这次采访实践,通远门的故事是第一次听说,了解到不少历史,了解到重庆的文化,收获多多。

 

小记者热线: 023-86061628

Q Q: 1296872692 点击联系

活跃小记者

王信

学  校:五里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海棠溪小学校

学  校:海棠溪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吴向荣

学  校:覃家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罗云舒

学  校:烈士墓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梅胤清

学  校:渝北区两江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荣粒贝

学  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田雨成

学  校:龙山小学

分  组:小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