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青网-第174次采风回顾 | 通远门里故事多 小记者踏着青石板路去探寻

当前位置:首页 >> 

第174次采风回顾 | 通远门里故事多 小记者踏着青石板路去探寻

作者:土豆  浏览次数:1777 
发布时间 :2021-06-01 10:12:26

“经常从城门下路过,却从来没有爬上城墙看看。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多故事!”4月24日上午,童青小记者俱乐部“寻访重庆城市文脉”暨第174次主题采风活动,来到七星岗通远门。二十余名小记者和家长一同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台阶,探寻发生在通远门里的故事。





“大家知道七星岗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吗?”活动开始,带队老师张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把大家给难住了。原来,七星岗原名“七星缸”。重庆以前的建筑多为吊脚楼,易发生火灾,为了能做到及时灭火,城内设立了不少消防用的石缸。当时,这正有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的七座石缸,故取名为“七星缸”,后来才改名“七星岗”。听完老师的讲解,小记者们们恍然大悟。






冒着小雨,小记者们行走在通远门的青石板路上,用手触摸着古城墙。“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站在重庆城门的地图前,大家朗诵起了民谣《重庆歌》。通过讲解,小记者们了解到,朝天门以前是官员迎接皇帝、迎接圣旨的地方;临江门以前是全市最大的粪码头,用于农业种植的肥料都是在这一码头上岸;通远门,历来是重庆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陆路通道,门外的七星岗以前是一片乱葬岗。后来重庆市首任市长潘文华决定扩城,才把这些坟地迁走。







探寻了通远门的历史故事,大家来到城墙边的鼓楼巷。在这里,小记者们走进重庆第一自来水厂的家属区采访居住在这里的原住民,以及来此参观的游客。在自来水厂工作了30年的老员工,从江苏来重庆旅游的游客,在这里居住了十几年的婆婆……小记者们都各个找到了采访对象,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











“我觉得通远门历经这么多年的风雨,能保存下来,真不容易。”“重庆还有这么多老城门,以后我们要一一去探寻。”分享环节,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次采风活动收获很大,让自己对重庆这座城市的了解又更深入了。




小记者热线: 023-86061628

Q Q: 1296872692 点击联系

活跃小记者

吴向荣

学  校:覃家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王信

学  校:五里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海棠溪小学校

学  校:海棠溪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梅胤清

学  校:渝北区两江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罗云舒

学  校:烈士墓小学

分  组:小学组

荣粒贝

学  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田雨成

学  校:龙山小学

分  组:小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