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青网-下浩老街印象【童楚渝】

当前位置:首页 >> 

下浩老街印象【童楚渝】

作者:童楚渝  浏览次数:3506 
发布时间 :2017-02-21 15:04:08

下浩老街,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它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住过的地方,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口聚集地。如今,下浩老街就要拆迁了,所有的传奇将成为历史。今天,我就参加童青网举办的第49次主题采风活动,来见下浩老街的最后一面。(第一段运用历史引出主题,为文章设置悬念)

九点半左右,所有的小记者都到齐了,我们就往下浩老街走去。

我们走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它是用许多一块一块石头铺成的。在路上,我们看见了许多人在搬家具,时不时回头望着老街,好像和老街发生过一些难忘的事情。(小作者很好的抓住搬家的细节,烘托出人们对老街的感情。同时小记者还可对老街进行更加细致的描写,如经历时间的洗礼,石头是否已经变色、是否长出青苔或是否有小草在石头缝中长出,这些均可以也体现出老街的历史感)

一进入老街,我发现有许多房子成了堆满残砖碎瓦的废墟,有的没有窗户,有的没有门,还有的没有屋顶,(此段的描写意欲展现老街的破损状态,故此处小记者若能将“有的,有的,”句式变为采用更加丰富、更加细致的描写效果会更好)就只有九十间房子是完好的。无凝是我见过最差的街道了。

下完梯步,我们跟随着童青网的小敏老师来参观吊脚楼。走到吊脚楼,我发现吊脚楼的外墙残缺不全,时不时碎瓦从楼上掉下来。这个吊脚楼内外有许多蜘蛛网,里面也长满了杂草,看来是很久没人住而荒废了。(此处可以对吊脚楼的外观进行细致的描写)

十点五十分左右,我们参观完了下浩老街,开始采访下浩老街的游客或居民。

我以最快的速度列好了采访提纲,采访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他今年六十六岁了,在下浩老街住了六十六年,寸步不离下浩老街。当我问他想不想离开下浩老街时,他摇头叹息说:“我当然不想离开。”

十一点半,第49次主题采风活动就结束了。走的时候,我望着下浩老街,希望这个老街不用被拆迁!

两江新区星光学校·童青小记者 童楚渝

 


点评:这是一篇较为完整的游记文。小记者很好的抓住老街即将被拆迁的事实,这一新闻点非常好,全文即可围绕这一新闻点进行写作,一方面描写老街如今的破旧残败、建筑破损,突显凄凉之情;另一方面展现老街的人文历史,凸显出老街对于人们而言已经并不仅仅是一所住处,更是一种回忆、一种情怀、一种文化,然后将前后进行对比写照,惋惜不舍之情不言而喻。但是小记者在写作过程中缺乏对事物细节的描述,细节出感动,如老街的外观、人文的细节等等;其次在语言方面,作者仍需加强对语言的斟酌,可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展现事物特色,文章会更加出彩!

小记者热线: 023-86061628

Q Q: 1296872692 点击联系

活跃小记者

吴向荣

学  校:覃家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王信

学  校:五里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海棠溪小学校

学  校:海棠溪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梅胤清

学  校:渝北区两江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罗云舒

学  校:烈士墓小学

分  组:小学组

荣粒贝

学  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田雨成

学  校:龙山小学

分  组:小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