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青网-回顾 | 小记者齐聚北碚博物馆 寻碚城记忆听“北碚之父”卢作孚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回顾 | 小记者齐聚北碚博物馆 寻碚城记忆听“北碚之父”卢作孚的故事

作者:土豆  浏览次数:2611 
发布时间 :2020-08-26 14:23:01

“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8月22日上午,童青小记者俱乐部“博物馆感知历史”主题系列活动暨第151次主题采风,在北碚博物馆举行。在讲解员骆老师的带领下,近30名小记者及家长一起探寻北碚名字的由来,寻碚城记忆,听“北碚之父”卢作孚的故事。

当天上午,小记者及家长一进入北碚博物馆,北碚由来的刻字首先印入眼帘,随之而来的是北碚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历史遗珍”展厅内,一处由很多碗摆放的造型让大家颇感兴趣。“老师,这些碗是拿来做什么的?”骆老师告诉小记者,这是凑成湾碗椁墓,于2009年10月在北碚东阳发掘,一共用了2000余个碗垒砌而成,上下共计13层。

微信图片_20200824150744.jpg

“哇,脚下的这些城市模型好漂亮!”行至“乡建典范”展厅,小记者们对脚下的微缩景观赞叹不已。讲解员告诉大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北碚之父”的卢作孚,以嘉陵江边老北碚场为根基,全面铺开了教育、经济、交通、医疗等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蓝图。而大家脚下的这个景观,是西南地区博物馆中最大的下沉式微缩景观,面积达93平方米,以1:500的比例,还原了上个世纪40年代北碚乡村建设运动后的城市风貌,向大家展示了一个“袖珍”北碚。

“呀,这里还有滑翔机场!那里还有体育场!”小记者们兴奋地趴在玻璃地上,仔细观看微缩景观中的各类建筑。

“没想到当时的北碚,就建设的这么好!”小记者余康乐在分享时表示,自己很佩服卢作孚,对他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尤为敬佩。小记者马悦涵告诉大家,她觉得凑成湾碗椁墓很有意思,不仅寓意好,让后世子孙都有饭吃,而且可以防盗。

这次的采风活动,小记者们都表示收获不小,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帧帧影像,寻找到了不一样的碚城记忆。

微信图片_20200824150909.jpg

小记者热线: 023-86061628

Q Q: 1296872692 点击联系

活跃小记者

王信

学  校:五里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海棠溪小学校

学  校:海棠溪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吴向荣

学  校:覃家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罗云舒

学  校:烈士墓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梅胤清

学  校:渝北区两江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荣粒贝

学  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田雨成

学  校:龙山小学

分  组:小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