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青网-第152次采风回顾 | 小记者走进实验室 亲自测量“病毒”的传播距离

当前位置:首页 >> 

第152次采风回顾 | 小记者走进实验室 亲自测量“病毒”的传播距离

作者:土豆  浏览次数:2159 
发布时间 :2020-09-02 09:41:19

“天哪,一口痰居然可以传100多米!”8月30日上午,童青小记者在实验后得知随地吐痰可以传播的距离后,纷纷表示很震惊。当天,童青小记者俱乐部“走进高校实验室系列活动”暨152次主题采风在重庆科技学院科技探索体验中心举行。近30名小记者及家长走进实验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假如病毒看得见“传染”、一个喷嚏的威力、随地吐“痰”传多远、酒精喷瓶最佳距离等实验,并亲自动手、测量数据,用科学数据说话,理解正确防疫方法。

当天上午,小记者们完成整队集合后,便来到科技探索体验中心实验室。“你们猜一猜,一个喷嚏可以打多远?”“1米!”“5米!”实验室张主任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小记者们们的兴趣。接着,大家分成两组,每组派一位代表用矿泉水模拟打喷嚏。小记者余淼霖是第一组的代表,只见她先对着窗外实验了几次,再站到涂抹了特殊材料的白纸面前,用尽全身力量打了一个大“喷嚏”。

不一会,“喷嚏”逐渐变成了红色,老师拿着尺子过来测量。大家发现,大部分的“喷嚏液滴”分布在1.7米左右,有的甚至超过了2米远。“看来人与人的安全距离一般要在1米5到2米。”小记者们更理解了保持距离、人群密集区尽量不扎堆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200901141945.jpg

而在随地吐“痰”传多远实验中,小组代表吴泽和韩睿熙通过鞋底粘上荧光粉模拟痰液,走到200米开外,路上都还能找到“痰液”的痕迹。“要是在行走的过程中,第二个人踩了我的脚印,第三个人又踩了第二个人的脚印……这样传下去的话,随地吐痰的危害可就太大了!”小记者吴泽对这次实验数据很震惊。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再也不会随地吐痰,而且会制止别人随地吐痰。

当天,小记者和家长们还完成了假如病毒看得见“传染”、酒精消毒蒸发、酒精喷瓶最佳距离、口罩结构显微镜观察等实验。这些有趣的小实验,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测,感悟科学的魅力。

在当天的分享环节,不仅小记者说出了当天的收获,家长们也纷纷举手发言。小记者易鑫辰妈妈在分享时这样说到,“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形式非常好,不仅科学防疫融入到实验中,还能够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没参加到这次活动的小记者和家长也不要着急,今后我们会推出更多的“走进高校实验室系列活动”,欢迎大家报名!

小记者热线: 023-86061628

Q Q: 1296872692 点击联系

活跃小记者

王信

学  校:五里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海棠溪小学校

学  校:海棠溪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吴向荣

学  校:覃家岗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罗云舒

学  校:烈士墓小学

分  组:小学组

梅胤清

学  校:渝北区两江小学校

分  组:小学组

荣粒贝

学  校: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分  组:小学组

田雨成

学  校:龙山小学

分  组:小学组